close

  當權力不再是可尋租、可牟利、可替人辦事的資源,當做官回歸為一種正常職業,“圈子文化”才不會成為官場的政治霧霾。
  本報特約評論員 湯嘉琛
  日前,今年第二輪中央巡視的問題賬單陸續公開,川桂蘇冀的官場“圈子文化”備受矚目。在通報四川巡視情況時,採用了“官官勾結、官商勾結,權權交易、權錢交易”的鮮有表述;廣西一些領導幹部被指任人唯親,搞小圈子;江蘇一些領導幹部與老闆之間保持相對穩定的關係圈子,進行封閉式權錢交易;河北個別領導“搞團團夥夥,並與企業老闆結成利益紐帶”。(11月4日《新京報》)
  今年以來,“政治生態”成為頻現報端的熱詞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“加強黨的建設,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從政環境”,多名地方高官也公開表示要凈化、優化政治生態。“政治生態”成為熱詞,一定程度上源於當前官場的風氣出現了一些問題,這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“圈子文化”的歪風大行其道。如今中央巡視組通報的結果發人深省,更警示各級政府,凈化官場生態必須破除“圈子文化”。
  剖析官場“圈子文化”之弊,最佳樣本是那些在反腐浪潮中曝光的腐敗窩案。比如,中央紀委常委、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邱學強日前就透露,今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查辦國家發改委系列案件時,就查處了11名局級幹部,其中價格司原領導班子大多數涉嫌職務犯罪。這種“塌方式腐敗”,給黨和官員群體的形象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。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,就因為這些官員身處同一個圈子。
  在近幾年被查處的貪腐弊案中,類似的“官官勾結”的圈子屢見不鮮。很多腐敗窩案,都是在某一個官員落馬後“拔出蘿蔔帶出泥”,牽出“窩案”,有的波及一個單位乃至整個行業系統。除了這種官員之間用利益維繫的政治聯盟,一些領導幹部與商人交從過密也是官場“圈子文化”的重要表現形式——官員與商人相互勾結,各取所需,通過權力尋租、權錢交易結成畸形的官商網絡。
  這兩種官場圈子,改變了官員與官員、官員與商人之間的“游戲規則”,從深層結構上破壞了基層政治生態,使清廉之風失去了依存的土壤。在官場圈子化的過程中,腐敗幾乎無可避免:一方面,後來者進入某個圈子難免涉及利益交換,否則很難得到接近權力核心的機會;另一方面,以利益為潤滑劑的圈子,最主要的一項功能就是實現“圈中人”的利益最大化,而腐敗是官場謀利的最便捷途徑。
  無論是中央高層領導的表態,還是中央巡視組劍指官場“圈子文化”,都表明中央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。如果放任這種拉幫結派、“搞團團夥夥”的不良風氣持續存在,勢必會形成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的效應,導致政治生態惡化和腐敗現象蔓延。在深入推進反腐和吏治改革的過程中,整治“圈子文化”刻不容緩。
  破除官場“圈子文化”,最關鍵在於減少權力的“含金量”,限制其置換變現的可能。當官員手中的權力被關進制度化監督的籠子,他們參與權力尋租的機會就會少很多,也不會有那麼多“利益共犯”聞臭而來。當權力不再是可尋租、可牟利、可替人辦事的資源,當做官回歸為一種正常職業,“圈子文化”才不會成為官場的政治霧霾。
  在破除官場“圈子文化”的過程中,廣大領導幹部也要謹記習近平總書記“慎獨、慎欲、慎微、慎交友”的訓誡,不要因誤入某些圈子而斷送自己的政治前途。尤其那些有政治理想的正派官員,更不能與官場不正之風同流合污,而要帶頭抵制“圈子文化”之侵蝕。唯有政治生態清明,正派官員們才有良好的從政環境。  (原標題:凈化官場生態須破除“圈子文化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z39jzkwy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